污小说男男_透逼逼_天干天干天啪啪夜爽爽99_久久中文字幕2021精品

解放日報報道:湖州,“后礦山時代”正收生態紅利

2018-06-15 次瀏覽

曾幾何時,在浙江湖州約58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不到10平方公里就有一個礦點。作為華東地區最重要的建筑石料生產基地之一,鼎盛時期,湖州每年石材開采量達1.64億噸。今年3月,湖州召開全市礦山綜合治理工作暨礦山復綠專項行動推進會,將守牢“總量控制不突破”和“秩序向好不反彈”兩條底線,將礦山開采總量控制在7100萬噸以內,其中建筑石開采總量控制在4700萬噸以內。

數字下降的背后,是一場堅持十幾年的礦山生態建設探索。昔日塵土飛揚、滿目瘡痍的礦山不見蹤影,取而代之的是重生的綠意。不妨看看這礦山之變。

修復:因地制宜,祛疤還綠

曾經在湖州吳興區菰城村的礦山工作近20年的倪連新,如今在老礦山原址種植桃樹,守著35畝桃園,成了大半個種植專家。身份的改變,源于一次壯士斷腕般的礦山治理。

時間回到十幾年前。彼時的菰城村,是一個典型的靠山吃山的“石頭村”,擁有11張礦產證,13個機組全天候運行。倪連新回憶,高峰期,全村近九成的村民從事礦產相關工作,一個月發出的工資200多萬元。開礦炸山富了村,但村委會主任朱紀良談起當年環境,卻用“糟糕透頂”來形容:“在外曬的衣服,收回家輕輕一抖全是灰;菰城村的天總是灰蒙蒙,若幾輛貨車開進村,之后300米都見不到人。”

2001年起,當地政府下決心治礦,菰城村成為首批關停點。3年后,11家礦產企業徹底關閉。關礦的同時,復墾復綠也在進行。在“后礦山時代”,過去傷痕累累的礦山搖身一變,成了果林、經濟林,原先靠近河岸的機組所在地也恢復成農田。最近,菰城村又迎來好消息:一個計劃投資上百億元的生態旅游項目將落地菰城村一帶。村民們守護十幾年的美麗環境,正逐漸轉化為生態紅利。

礦山治理,并不僅僅是讓廢棄礦山重新披綠。截至目前,湖州共完成廢棄礦山治理336個,而像菰城村這樣實現礦山成功治理的案例,比比皆是。埭溪鎮東紅村,昔日礦山變身千畝茶園;妙西鎮的廢棄礦區上建起了光伏發電場,成為湖州的新型清潔能源示范項目;長興縣太湖邊,一座建在廢棄礦區上的龍之夢樂園正在興起成型。“宜耕則耕、宜林則林、宜建則建、宜景則景”,在環境修復和生態涵養的同時,也要“化廢為寶”。

新生:理念先行,科創指引

礦山整治十幾年間,改變的不僅是湖州的生態環境,更重要的是當地人的認知和理念。湖州市礦山企業綜合管理辦公室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,這幾年,從很多礦老板口中頻繁聽到的是:不搞好環境,怎么談發展?

近年來,在推進綠色礦山建設上,湖州態度堅決,出臺的《湖州市市級綠色礦山管理辦法》中寫明:凡是在產的礦山,都必須達到市級綠色礦山創建標準;凡是治污不達標的礦山,一律停產整治。2017年,湖州率先在全國發布綠色礦山建設地方標準,為礦企轉型樹立“綠色屏障”。

湖州的眾多礦產企業積極轉型升級,湖州新開元碎石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新開元”)就是其一。2011年,新開元成為首批國家綠色礦山試點單位。“沒有經驗可借鑒,就自建團隊第一個吃螃蟹。我們決定將眼光跳出傳統砂石礦業,對綠色礦山進行規劃建設。”新開元總工程師姚一帆告訴記者,公司近幾年引進了一批技術人才,著重在科創上下功夫,解決綠色礦山建設中的技術難題。比如,采用自上而下、大平臺臺階式開采技術,從采、碎到運都做到全封閉,大大減少開采中產生的粉塵,除塵效率達到95%以上。現在,這里已成為一座“花園式”礦山,放眼望去,青山環繞鳥語花香。有一個細節被反復提及:幾次測試顯示,礦區內的PM2.5值同期甚至低于市區。家住礦山腳下的員工唐月華感受最為深刻,幾十年前“睡覺都在吃灰塵”的日子早已不再,深入礦區走一圈,鞋子都不沾灰。

在湖州,截至2017年底,綠色礦山建成率已達到94%。到2020年,湖州的礦山總數將控制在42個,綠色礦山建成率達到100%。湖州用礦山生態建設的實踐證明,在環境保護和經濟效益中找到平衡點的礦產企業,也可以成為生態的守護者。




上一篇:公司組織安全生產知識培訓

下一篇:公司總經理姚紹武受邀出席2018年中國礦業循環經濟暨綠色礦業發展論壇